马耳他作为地中海上的“欧洲明珠”,近年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宜人的气候环境以及相对宽松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量海外人士的关注。然而,对于许多希望通过投资或居住计划移居马耳他的申请人而言,“能否在当地合法工作”始终是一个核心问题。这一问题的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移民项目类型、申请人的身份背景以及马耳他劳动力市场的政策框架来综合考量。
一、不同移民路径下的工作权利差异
马耳他主流的移民方式包括永居计划(MPRP)、投资入籍计划(CBI)以及创业移民签证等,不同项目对申请人工作权限的规定存在显著区别:
1.永居计划(MPRP)
通过购房或租房+政府捐赠方式获得居留权的申请人,允许在满足条件后申请工作许可。但需注意,马耳他政府实行“劳动力市场测试”(LabourMarketTest),即雇主需证明该岗位无法找到本地或欧盟公民胜任,方可为第三方国家居民申请工作签证。实际操作中,高技术岗位(如IT、金融、医疗等领域)获批概率较高。
2.投资入籍计划(CBI)
完成至少75万欧元(房产投资模式)或60万欧元(租房模式)投资的公民身份获得者,享有完整的就业权利,无需额外申请工作许可。这类申请人理论上与马耳他本地公民享有同等就业自由,但需注意入籍计划已于2020年暂停,目前仅存少量遗留个案处理。
3.创业移民签证
针对计划在马耳他创办企业的申请人,需提交商业计划书并雇佣至少3名本地员工。此类签证直接包含工作权限,但要求企业运营真实且可持续,移民局会定期审查企业贡献度。
二、工作许可的申请逻辑与限制
对于需要申请工作许可的移民群体,马耳他实施分层管理制度:
-欧盟/欧洲经济区公民:凭借欧盟自由流动原则,无需工作许可。
-非欧盟公民(持有居留身份):需通过雇主向就业与培训公司(ETC)提交申请,审批周期约4-8周,费用约280欧元。
-季节性工作签证:针对旅游、农业等行业的短期用工,有效期最长6个月,不可续签。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高净值移民项目虽未明确禁止工作,但隐含着“非劳动力竞争”原则。例如永居计划申请文件中会注明“申请人需证明有充足经济能力维持生活”,这间接限制了从事低收入基础岗位的可能性。
三、在马耳他就业的潜在优势
尽管存在政策限制,马耳他仍为符合条件的移民提供了独特的就业机遇:
-多语言工作环境:英语与马耳他语同为官方语言,国际企业普遍采用英语办公,语言障碍较低。
-数字经济红利:政府积极推动区块链、金融科技、游戏开发等产业发展,相关领域人才需求旺盛。据马耳他企业局(MaltaEnterprise)数据,2023年数字经济岗位缺口达1.2万个。
-税收优惠政策:符合“居留非定居”(Non-Domiciled)身份的移民可享受海外收入免税、本地收入15%优惠税率等政策,对创业者及远程工作者极具吸引力。
四、现实挑战与应对策略
移民群体在马耳他就业仍需面对本土化挑战:
-行业集中度高:就业市场以旅游业(占GDP27%)、金融服务业、医疗保健业为主,传统行业薪资水平普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
-资格认证壁垒:医疗、法律等专业领域需通过马耳他资质认证,中国学历与职业证书通常需要重新评估。
-文化适应成本:尽管英语普及,但商业社交网络仍依赖本地化人脉资源积累。
建议计划在马耳他工作的移民提前完成以下准备:
1.通过马耳他资格认证委员会(MQRIC)进行学历认证;
2.参与当地商会活动(如马耳他工商会)建立职业网络;
3.优先关注跨国公司或数字游民友好型企业职位;
4.若从事自由职业,可申请“自雇工作许可”(Self-EmploymentPermit),需证明每年至少具备3.5万欧元收入能力。
结语
总体而言,马耳他移民的工作权利并非绝对受限,而是与移民路径、职业资质、经济实力深度绑定。对于技术型人才或企业家,通过合规渠道完全可以在马耳他实现职业发展;而对于以退休或资产配置为主要目的的投资移民,则需审慎评估工作限制对生活规划的影响。关键在于根据个人目标选择适配的移民项目,并在法律框架内提前规划职业路径,方能真正实现“移居”与“立业”的双重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