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维拉港潮湿闷热的午后,阳光穿透棕榈叶的缝隙,在水泥路面上烙下斑驳的光影。市场鱼贩玛塔正将最后几条金枪鱼摆上碎冰,汗珠顺着她深褐色的脖颈滑落进色彩斑斓的布拉衫。她脚边的铁皮罐里,三枚500瓦图硬币和几张皱巴巴的纸币正安静地躺着——这是她忙碌整日所得的全部收入。2000瓦图,这个在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反复跳动的数字,既是渔民撒网时被海水浸透的纸币,也是法国游客手持的防水塑钞,更是维系着83个岛屿间微妙平衡的经济密码。
珊瑚礁环绕的岛屿群上,2000瓦图能换得两公斤木薯粉,足够一个五口之家熬过三天饥肠辘辘的夜晚。在维拉港某家挂着“中国制造”霓虹灯的杂货铺里,这笔钱可以买到五包过期的印尼方便面,塑料包装上的红油标识早已褪成暧昧的粉红色。但当同样的金额流转至欧洲游客的掌心,就化作了两张国家博物馆的门票,那些记录着食人族传说的棕榈叶手稿与黑曜石匕首,正隔着防弹玻璃与异国瞳孔对视。
首都CBD的澳新银行内,自动取款机吐出的2000瓦图新钞散发着油墨的苦香,这些印着猪牙与蕨类图腾的钞票即将开启奇幻漂流:其中两张会被塞进独木舟船夫的防水腰包,变成次日集市上的山竹与诺丽果;另外三张则钻进澳大利亚矿场主的鳄鱼皮钱包,最终成为海滨度假村鸡尾酒杯底的小费。而此刻正在港口卸货的中国商船上,20件义乌生产的塑料凉鞋正等待用2000瓦图完成它们的登陆仪式。
黄昏时分,当玛塔用沾着鱼腥味的2000瓦图为孙女买下公立学校的算术本时,三十海里外的私人岛屿上,某位德国富豪正用同等面值的钞票点燃雪茄。火苗舔舐纸币的瞬间,猪牙图腾在灰烬中扭曲成奇异的形状,仿佛古老部族传说中的金钱灵,仍在现代文明的夹缝中跳着永不停歇的轮回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