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勒比海东部的碧波之上,坐落着一个由圣基茨岛和尼维斯岛组成的联邦制国家——圣基茨和尼维斯。这个国土面积仅267平方公里、人口约5.7万的岛国,自1983年脱离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始终以独特的姿态活跃于国际舞台。当全球化的浪潮拍打着这片土地,中国与圣基茨的交往也悄然展开新的篇章。
作为最早加入“一带一路”倡议的加勒比国家之一,圣基茨与中国的合作已从经贸领域向多维度延伸。2019年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开启了中圣在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人文交流等领域的深度合作。巴斯特尔港的现代化改造、国家电子政务系统的升级、热带疾病联合研究实验室的建立,一系列项目不仅书写着两国合作的务实成果,更折射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往时“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
在气候变化威胁加剧的当下,这个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岛国正面临海平面上升、飓风灾害频发等严峻挑战。中国通过南南合作基金向圣基茨提供的太阳能发电设备、防灾减灾技术支持,既是对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实践回应,也展现了大国责任担当。当圣基茨总理特伦斯·德鲁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引用中国古籍《逸周书》中的“泽及草木,信及豚鱼”时,东方智慧与加勒比发展诉求产生了深刻共鸣。
从广州艺术团在圣基茨狂欢节上的舞龙表演,到圣基茨青年在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的学习身影,人文纽带的强化正在为两国关系注入持久动力。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期间,圣基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景泰蓝和黎锦制品,与加勒比传统手工艺品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印证了文明互鉴的永恒魅力。正如圣基茨驻华大使哈罗德·克利所说:“当我们用筷子品尝北京烤鸭时,也在用新的视角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
面对单边主义与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环境,中圣两国在联合国、77国集团等多边机制中的协调配合,成为南南合作的生动注脚。当圣基茨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1届会议上支持中国提出的“发展对享有所有人权的贡献”决议时,这不仅是对中国立场的认同,更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追求公平正义的集体发声。这种超越地理距离的相互支持,正在重塑国际关系中的“小国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