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排华法案》通过后,太平洋沿岸的排外浪潮开始向更广泛的亚洲群体蔓延。当日本劳工在19世纪90年代大量涌入夏威夷和加利福尼亚时,旧金山工会组织率先在报纸上刊登"日本人正在夺走我们的工作机会"的警示,西海岸各州陆续出现"驱逐日本佬"的街头集会。1905年成立的"排日联盟"在三年内将成员发展到10万人,他们向白宫提交的请愿书中赫然写着:"日本移民永远不会成为真正的美国人,他们带来的廉价劳动力正在摧毁我们的工资体系。"
这种集体焦虑在1906年演变成制度性歧视。旧金山教育局突然宣布将所有日裔学童隔离到东方人学校,引发日本政府强烈抗议。西奥多·罗斯福总统虽然通过"君子协定"暂时平息外交风波,迫使加州撤销隔离令,却以限制日本劳工赴美作为交换条件。1907年国会通过的《外籍人士法》赋予政府驱逐任何"可能成为公共负担"移民的权力,次年移民局就利用该法案将67名日本劳工强制遣返。
当1924年《移民法案》最终关闭亚洲移民大门时,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在听证会上直言不讳:"我们必须在法律层面确立白人国家的属性。"这直接导致1920-1930年间日裔人口锐减40%,数千个跨国家庭被迫分隔大洋两岸。珍珠港事件后,这种制度性歧视更升级为大规模拘禁——12万日裔美国人被强制关入集中营,他们的土地、房屋和银行存款在战时被政府低价拍卖,构成20世纪美国最严重的公民权利侵害事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