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黄昏的最后一缕阳光漫过瓦莱塔古城赭石色的城墙,三盏红灯笼在巷口无风自动。路过圣约翰大教堂的游客常被这抹跳动的中国红吸引,循着糖醋香气推开那扇雕花木门,便踏入了一片被橄榄树与海风浸润的东方秘境。马耳他中餐馆的菜单上,宫保鸡丁与炖兔肉比邻而居,蒜蓉龙虾旁静静躺着本地产的戈佐岛奶酪春卷,跑堂少年端着杏仁茶与薄荷茶穿梭在巴洛克式拱廊下,方言交织的喧闹声中,刀叉与竹筷碰撞出奇妙的共鸣。
在这座不到上海浦东机场大小的岛国,中餐的迁徙史恰似地中海潮汐冲刷出的纹路。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一代移民带来的铁锅,在蓝窗坍塌前的涛声里翻炒着乡愁的滋味。圣保罗湾的渔市未散,后厨已用当天捕捞的八爪鱼替代了传统炒螺片,戈佐岛农庄送来的菊苣嫩叶在热油中翻滚,恍惚重现着江南野菜的清香。当马耳他老人用银勺舀起冰糖湘莲羹,他们不会知道这道甜品里的莲子需要辗转三个大洲才能抵达餐桌,就像华人老板也说不清为何当地教堂的壁画上,明朝瓷器的青花纹样会与骑士团的十字徽章缠绕共生。
海神庙遗址旁的"龙居阁"每天用三十八种辣椒调配蘸料,主厨阿康的调味台上,马耳他野山椒与四川二荆条在玻璃罐里层层交叠。他的拿手菜"骑士烩面"用圣约翰骑士团徽章形状的面片,裹住用本地葡萄酒慢炖的牛脸颊肉,浇头里藏的藏红花是隔壁西西里供应商的馈赠。常有穿亚麻衬衫的意大利客人在晚餐后留下来,听阿康讲述他祖父如何在广东台山的祠堂里,用马耳他骑士团的故事启蒙了他对地中海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