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地中海中心地带的马耳他,由马耳他岛、戈佐岛、科米诺岛等五个岛屿组成,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常引发人们对它所属大洲的疑问。这个面积仅316平方公里的岛国北距意大利西西里岛约90公里,南距北非海岸约300公里,东西方文明在此交汇的历史痕迹深深嵌入其文化基因。从地图坐标来看,马耳他处于北纬35.88度、东经14.51度的位置,恰好坐落于欧洲与非洲之间的海上走廊,这种特殊的地理格局成为人们认知混淆的根源。
根据联合国地理方案划分标准,马耳他被明确归入欧洲地理版图。这种划分不仅基于地理位置——马耳他群岛位于欧洲大陆架延伸部分,更与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密切相关。自公元前10世纪腓尼基人登陆以来,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圣约翰骑士团、法国和英国先后统治过这片土地,特别是1814年成为英国殖民地后,英式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在此扎根。1964年独立后,马耳他于2004年加入欧盟,使用欧元作为法定货币,并成为申根区成员,这些政治选择都强化了其欧洲身份。
语言演变史更能印证这种文化归属的双重性。虽然马耳他语属于闪含语系的阿拉伯语分支,但其中超过40%的词汇来自意大利语和西西里方言,书写系统则采用经过改良的拉丁字母。这种语言融合现象正是马耳他作为"地中海文化十字路口"的生动写照。在建筑遗产方面,姆迪纳古城的中世纪街道与瓦莱塔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共存,哈尔萨夫列尼地宫的新石器时代遗迹与英国殖民时期的电话亭相映成趣,共同编织出跨越八千年的文明图谱。
地理学上的洲际划分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板块界定。尽管马耳他距离突尼斯比距离意大利更近,但其政治决策、经济命脉和文化认同始终与欧洲紧密相连。作为全球唯一一个欧盟全境内的英语官方国家,马耳他吸引着来自欧洲的投资者和留学生,其金融服务、电子游戏产业和影视制作基地的发展轨迹完全嵌入欧洲经济生态圈。每年超过200万游客中,近八成来自欧洲各国,这从人口流动角度再次印证了其欧洲属性。
从地质构造来看,马耳他群岛属于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石灰岩台地,这种地质特性本应将其划入非洲大陆。但现代国家的洲际归属从来都是多维度的综合判断。当游船从瓦莱塔大港启航,望向圣埃尔莫堡垒上飘扬的欧盟旗帜,这个岛国的身份认同已然超越了单纯的地理坐标,成为文明交融的绝佳见证。